2022-06-08 11:38
硼肥是指主要含有硼砂、硼酸、硼镁肥等的硼化工产品。作为农业微量元素肥料,在这些常规硼肥的推广应用中,也暴露出一些难以克服的技术难题。
1.硼肥溶解性差由于安徽省使用的硼肥主要是从中国辽宁购买的工业硼砂,其化学分子式为na 2 B4 o 710h2o,一般用于工业陶瓷和玻璃,用于农业时很难溶解。一般20溶解度为4.8%,在40温水中可缓慢溶解,但冷却后会凝固。安徽缺硼地区大多数农民在油菜花期前喷施硼肥。这一时期多在春节前后,是气温较低的时候,往往硼砂刚溶解在这里,硼砂又恢复到那一亩地喷洒前的晶体形状。所以农民在使用时,经常会遇到硼肥晶体堵塞喷头的现象,影响硼肥的施用效果。春天喷硼肥的时候,农民不仅带着硼肥,还带着保温瓶。
2.硼利用率低,容易毒害后茬作物。由于油菜是越冬作物,营养生长期间温度较低,硼砂基施入土壤后难以溶解,有相当一部分被土壤吸附固定。对于硼砂,基肥利用率低,70~80%的硼残留在土壤中,油菜与其他作物轮作时,连年基施硼砂或当季过量施用硼砂,会使土壤硼含量迅速上升,对后茬作物尤其是水稻产生危害,首年油菜基地施硼砂时,水稻生长的次年温度较高,气候多雨潮湿,干旱土壤中未溶解的硼逐渐溶解,吸附在土壤中的硼因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加强而被置换。土壤水溶液中硼浓度增加,水稻吸收硼后易产生过量硼。根据在红石灰土上的试验,水稻对硼肥的反应与有效硼含量有关,当土壤有效硼含量为0.11毫克/公斤时,水稻增产13%。当土壤有效硼增加到0.17毫克/公斤时,施硼可使水稻增产7%。因此,水稻缺硼临界值似乎不超过0.15毫克/公斤土壤有效硼左右。对于安徽省的土壤来说,种水稻时土壤中不缺硼,当土壤中硼的水溶液浓度增加时,容易发生硼中毒,导致水稻减产,一般来说,作物中硼的适宜范围较小,土壤中硼浓度在5mg/kg以上时,种子萌发受阻,禾本科作物中硼浓度在10mg/kg以上时,容易出现过量症状。
3.硼肥硼含量低,商品性差,如硼镁肥、硼泥等,虽然它们很便宜,但当用作硼肥时,由于它们的质量差,硼含量仅为约0.5-1%。种植油菜时,每亩施用量应在10公斤以上,以满足油菜生长的需要。一方面,运输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商品率低,加工包装困难,农民很难在市场上买到。即使购买到硼镁肥,也常被不法商贩冒作硼砂销售,标识上的用量大多不能满足作物的需求,农民易上当受骗。